黃河女兒灣。祁國彪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十四五”時期國家深入推進的重大文化工程,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國家公園文化,有利于推動青海國家公園建設提質增效。
8月29日,省政協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林業(yè)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湖景區(qū)保護利用管理局、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有關負責同志在西寧主會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祁連縣有關負責同志和政協委員在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共同圍繞“大力培育國家公園文化,助力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建言資政,凝聚共識。
深入調研摸實情
文化建設是推動國家公園建設提擋升級,擴大在中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最有力舉措之一。如何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中發(fā)揮國家公園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是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關注的重大課題。
為準備好此次協商會議,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廣泛征求意見,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會議主題扎實開展調研。
理論強則方向明。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在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以及國家公園文化相關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礎上,赴省林業(yè)和草原局等部門走訪溝通,確定調研方向。組織召開調研行前介紹會,聽取省文化和旅游廳、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管理局、青海湖景區(qū)保護利用管理局、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部門情況介紹,明確工作方案,為協商活動做了充分的前期準備。
為使調研目標更明確,靶向更精準,省政協文史委堅持把調研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將中央、省委、省政協黨組關于加強調查研究的要求落到實處,認真梳理出11條調研提綱。調研組先后到海北州、玉樹州、果洛州,深入了解祁連山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在培育國家公園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存在問題,征求相關建議。通過省內調研與省外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調研組還到湖北、福建兩省學習兄弟省份在培育國家公園文化方面的經驗做法,為我省培育國家公園文化提供借鑒。
一路走、一路看,調研組的成員深刻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決心,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在落實“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上走在前列”目標任務上的擔當作為。大家認為,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堅決扛起推進青藏高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政治責任,堅決履行好維護生態(tài)安全、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高標準建設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在培育國家公園文化上,注重用好文化的力量,推進生態(tài)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助力青海國家公園建設行穩(wěn)致遠。
聚焦主題出實招
“隨著國家公園實踐的推進,我們對國家公園的社會科學研究也必須跟進,這是國家公園文化形成的根基。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國家公園已經不是對自然的簡單保護,而是從原生自然中激發(fā)人們對美的追求,這是人們通過自然實現精神豐富的追求,是向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在省政協常委、民革青海省委專職副主委曹海玲看來,既要有對國家公園建設的自然科學的研究和科普,也要有社會科學的研究和宣傳。她建議,通過社科基金和國家公園基金,鼓勵并資助關于國家公園的論文、著作、畫冊、影片等的出版發(fā)行;要加大對保護和發(fā)展、國家公園共享理念問題的研究,鼓勵和資助專業(yè)人員加大對國家公園核心問題的思想研究,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破解發(fā)展難題。
民建省委專職副主委李國翠在調研中注意到,我省國家公園生態(tài)旅游在開發(fā)利用民族文化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為此,她建議,在我省國家公園建設中,要充分重視民族文化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合理開發(fā)利用,實現民族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共同發(fā)展,不斷提升生態(tài)旅游的價值;要重視跨部門跨學科協作力度,合力保護民族文化;要調動參與積極性,強化民族文化保護意識;要培育專業(yè)人才,提升傳承保護民族文化的能力。
“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的面積、數量在國內首屈一指;就其所賦予的文化建設內容之多、轉換手段之特殊也獨一無二。”省政協委員、青海師范大學教授王小梅認為,要認知先行,構建適宜保護與開發(fā)的新理念,把“非遺”場館作為凝聚當地文化自信的窗口,探索社區(qū)居民參與特色文化轉化的渠道;探索多樣的、符合主流價值的傳承方式,借助國家主流媒體或抖音、小視頻、小紅書等媒介,讓生態(tài)管護員轉變成為“傳播三江之美”的宣傳員、解說員;借助對口資金加強對非遺保護場館、特色村寨及傳統村落的運維開發(fā),建立區(qū)域文化旅游開發(fā)聯盟,籌建一批旅游驛站、特色節(jié)慶活動,讓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惠及更多老百姓。
結合調研情況,民盟省委專職副主委張興民發(fā)言時表示,優(yōu)先解決“文化”間界限不明晰、“文化”的培育方向設定不明晰、“文化”培育過程人地銜接不明晰三個不明晰的問題,穩(wěn)固國家公園文化培育要素。他建議,優(yōu)先推動國家文化公園(青海段)建設和青海地域文化發(fā)展,夯實國家公園文化培育根基;優(yōu)先推動青海層面的生態(tài)文化研究,深耕國家公園文化培育內涵;優(yōu)先推動國家公園原住民的深度參與,驅動國家公園文化內生動力。
線上線下聚共識
海北州背靠祁連山,南擁青海湖,生態(tài)地位極其重要,重要的生態(tài)地位孕育出了具有海北特色的生態(tài)文化。海北州以國家公園試點建設為依托,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著力推動“生態(tài)文化高地”建設。
“相關部門應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法。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定時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互動。在海北豐富的生態(tài)資源基礎上,融合紅色文化資源和思政教育,有效促進‘研學+旅游’雙向發(fā)展。加大鄉(xiāng)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與社會組織、企業(yè)等進行合作。”海北分會場,海北州政協副主席包正清根據海北實際建議。
在海西分會場,州政協副主席張永慶通過視頻連線說,“海西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昆侖山世界地質公園、祁連山、青海湖國家公園(正在申報)等眾多公園之間,昆侖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母文化之一,對中華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對西部多民族民間信仰有著深遠的影響。推進昆侖文化建設,是增強國家公園文化軟實力、影響力、輻射力的重要途徑,對于整合我省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生態(tài)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生態(tài)良好、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意義重大。”他建議,高度重視昆侖文化的價值并充分挖掘內涵,搞好融合。加強昆侖文化的學術研究,狠抓昆侖文化品牌建設,制定昆侖文化品牌發(fā)展規(guī)劃,形成長效管理與運營。
通過藏文化(玉樹)生態(tài)保護試驗區(qū)和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tài)保護區(qū)建設,如何更好助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文化品牌?培育祁連山國家公園文化的優(yōu)勢條件有哪些?如何充分發(fā)揮文藝力量,賦予國家公園更多文化內涵?
……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與會的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委員提出的問題一一作出回應。經過深入協商討論,與會人員形成一致的共識,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國家公園建設,既要重視物質層面的工作,更要重視精神層面的工作。要牢牢把握國家公園文化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zhàn)略地位,按照省委有關高站位、高標準、高起點、高品質新要求,深入挖掘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的文化載體,使國家公園建設內涵更加豐富、社會功能更加強大、生態(tài)綜合效應更加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