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早晨,看著天放晴,原本要去村級服務中心的王進壽,腳步一轉來到村里的農機服務隊,有臺農機需要更換零件,他得去幫忙。
王進壽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西灘鄉(xiāng)東山村黨支部書記,自從2019年通過幫扶單位購置了第一臺收割機后,村里農機服務越做越好,如今農機服務隊的收入占村集體經(jīng)濟的大頭。這兩天適逢秋收,只要有空閑,王進壽總要去看一看才放心。
東山村農機服務點的院子里,停放著收割機、收割打捆機、拖拉機等機械,農機手拿著扳手敲敲打打忙得熱火朝天。“等地晾一晾,大家都忙起來,最近晴天少,大家加把勁!”王進壽邊擰螺絲邊囑咐。
看著一臺臺收割機做好了下地準備,王進壽掏出手機,通知村民到各自地里等著收糧食。“我們村地處腦山,以前秋收收割機不愿意來村里,只能靠人力收割。”王進壽說,為此,幫扶單位為村里購置了臺收割機,每畝地以低于市場價10元的價格,幫助群眾來收糧食。
這幾年,村里通過村集體經(jīng)濟和幫扶單位的幫扶,陸續(xù)購置了多臺農機。農機服務隊成員也從幾人變成了15人,農機多了,服務面越來越廣,去年靠農機服務隊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了近30萬元。對本村人,每畝地的服務費也從低于市場價10元降到了低于市場價的20元。
“自從有了農機服務隊,村集體有收入了不說,還解放了咱老百姓的雙手,從種地到秋收都有農機服務隊來操心。這不,今年附近幾個村的地,也托管到了我們村的農機服務隊。”王進壽樂呵呵地說:“村里外出務工的人多,多出來的撂荒地,通過農機服務隊集約化種植,每畝地村民也有300元的收入。”
“村里有農機服務隊的好處可不止這些!”拖拉機手吉生福介紹道,村里組建農機服務隊時,他通過縣農機站的培訓,成為一名擁有拖拉機駕駛證的農機手,每年春耕和秋收翻地近兩個月,他有2萬多元的收入。
“我們家有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全靠黨和政府的扶持!”提及當下的生活,吉生福放下手中的活和記者聊了起來。因父母生病,他們夫妻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眼看著日子越過越艱難,村“兩委”找到他,讓他加入到農機服務隊,他的妻子也被聘為村里的保潔。
“冬夏兩季我在縣城找零活干,每個月也有進項。”吉生福兩口子干活忙,也不用擔心家里父母,2022年村里幸福食堂開業(yè),65歲以上的老人,能在食堂用午飯。吉生福的兒子去年考上了大學,兩口子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按他的話來說,是黨的好政策讓他家有了好光景。
聽到吉生福的話,王進壽點點頭,同樣感慨萬分。東山村以前那破舊的土坯房,現(xiàn)在變成了嶄新的磚瓦房,硬化路修到了家門口,庭院地面都做了水泥硬化處理,柏油路通到了村口,村里休閑廣場等設施一應俱全。
看著如今的好日子,王進壽干勁十足,村里種植青稞、油菜,村“兩委”向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申請青稞深加工項目。深加工項目作為村里的重點項目,從籌劃到推進,王進壽交給了村“兩委”唯一的大學生成員王慶生。
“慶生是我們村里人,2020年他主動來到我們村,服務滿一年后,村里人將他選舉為村團支部書記,大學生有干勁,有他在我們放心!”走出農機服務隊,王進壽和王慶生來到門源縣產(chǎn)業(yè)園區(qū),準備租賃加工車間。
“產(chǎn)業(yè)興旺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基石。要依托鄉(xiāng)村特色資源,發(fā)展優(yōu)勢產(chǎn)業(yè),培育鄉(xiāng)村新產(chǎn)業(yè)新業(yè)態(tài),推動農村一二三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王慶生解釋,村里正好種青稞跟油菜,通過延長產(chǎn)業(yè)鏈,不僅要產(chǎn)青稞,還要將青稞做成青稞餅干,將蕨麻等特產(chǎn)做成蕨麻罐頭,讓產(chǎn)業(yè)更多更好地惠及村里人。
臨近中午,東山村的幸福食堂傳出陣陣飯菜香,村里老人聊著家常相攜而出,往食堂走去。不遠處,休閑廣場上,孩子在木棧道上穿梭玩耍,遠處傳來收割機轟隆聲……東山村美麗鄉(xiāng)村新畫卷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