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培訓現(xiàn)場。攝影:青海高法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亮城市的輪廓,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巡回培訓團隊就踏上前往課堂的路途。身影在晨光中拉長,堅定的步伐踏出了對公正司法的執(zhí)著、對基層干警的深情、對法治青海建設的信心。
今年7月17日至8月1日,國家法官學院青海分院又利用3周時間赴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三地區(qū)兩級法院開展巡回培訓。這已經是他們采取送教下鄉(xiāng)方式,開展巡回培訓的第七個年頭了。
每年行程約2500公里,足跡踏遍三江之源的青山綠水、柴達木盆地的大漠戈壁、祁連山南麓的夢幻草原、秘境黃南的金色谷地……
近年來,全省人民法院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公正與效率”主題,持續(xù)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不斷提升案件審判的質量、效率、效果。通過持續(xù)開展巡回培訓,讓全省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深入基層,促進了基層法院案件審判質效逐年提升向好。
七年風雨兼程,共巡回培訓3690人次,受訓地區(qū)人民法院人均輪訓3次。受訓地區(qū)人民法院案件質效與省內東部地區(qū)人民法院的差距逐步縮小,有4場庭審入選全國法院“百場優(yōu)秀庭審”,獲得省部級以上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占全省人民法院總數(shù)分別是36%、29%。
“源于一次調研,我們堅持了七年。”談起為什么要開展巡回培訓,國家法官學院青海分院院長陳萍說,在調研中,基層法院干警普遍反映參訓的強烈愿望,無奈前往省城或省外培訓路途遙遠,時間成本太高。
“既然出不來,那我們就送進去。”陳萍介紹,能夠堅持七年不間斷、不動搖,離不開院黨組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特別是省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澤軍提出“院庭長上講臺”要求后,師資庫更加充盈了,課程安排也更加豐富了。
每年印發(fā)培訓項目申請表,根據(jù)申請內容確定最佳教師,逐一審閱教師課件確保與需求相符,課后與學員座談并向教師反饋意見建議,這四件事是作為巡回培訓具體實施者楊曉瑋的重要工作。
翻閱七年來厚厚一疊的課程表,每一年的課程安排、教師選擇都不一樣,同一年不同地區(qū)也有差別。民漢雙語翻譯技巧、環(huán)境資源案件應當把握的重點、訴訟保全的規(guī)范……這一張張花樣“菜單式”的課程表,是堅持需求導向、基層導向的最佳注解,也是用心用情抓實抓好巡回培訓的有力“書證”。
對于誰來講課的問題,省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畢正華提出兩條指導意見,一是把“院庭長上講臺”當作最集中最有效的業(yè)務條線指導;二是在師資選擇和培訓安排上,風物長宜放眼量,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
于是,一支由院庭長、骨干法官以及知名高校教授、學者組成的69名巡回培訓師資團隊建立了,其中法律實務從業(yè)者與理論研究者各占一半,定期動態(tài)更新。這既體現(xiàn)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又堅持與時俱進,保持新鮮活力。
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姚歡慶教授為代表的專家學者,每年都會克服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難,不遠千里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法院授課。“希望把自己最新研究心得分享給堅守高原、奉獻一線的法院干警,以自己的行動激發(fā)大家對司法事業(yè)的責任心,提升學習的內驅力、刻苦勁。”這是來青授課老師們的共同心聲。
“此次同堂培訓后,我們幾家在定罪量刑等問題上的溝通銜接順得暢多了。”黃南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華青太對今年刑事審判量刑規(guī)范化課程同堂培訓記憶猶新。把流動講臺作為集中指導和調研的窗口,在講清舊問題的同時又能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學員們參與研討互動、點評提問,翻轉課堂、學員講堂等,變被動聽為主動講,以融入其中的體驗收獲,縮短適應、跟上、滿足新時代審判工作需要的差距。
七年春秋交替,巡回培訓猶如一場持久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滋養(yǎng)著公平正義的法治種子,在青海高原大地上茁壯成長。
培訓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不能期望畢其功于一役,還需要持續(xù)用力、久久為功。對于將來,陳萍自信地說:“我們將保持永遠在路上的心態(tài),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如既往地為青海審判工作現(xiàn)代化平衡發(fā)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