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長(中)在安置點防火巡查。陳俊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沖在前、干在先,挺起抗震救災的“堅強脊梁”,海東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的實際行動,全市212名市縣領導干部全覆蓋聯(lián)系全市95個鄉(xiāng)鎮(zhèn)和139個重點村,建立“一對一”“一對多”聯(lián)點幫扶制度,深入受災鄉(xiāng)村為群眾協(xié)調解決帳篷、板房、食品等實際問題。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三個縣集中安置點上,設置市、縣、鄉(xiāng)三級點長,推行“點長吹哨、部門報到”民生問題速辦機制,讓受災群眾的“急難愁盼”能夠被及時感知、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王國長:俯下身子,才能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
1月6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小寒,但是黃河谷地的循化暖陽高照。在循化縣白莊鎮(zhèn)上白莊村活動板房前,孩子們追逐打鬧,老人聚在一起邊曬太陽邊拉家常。
在板房西南角,上白莊村集中過渡安置點臨時黨支部里,鎮(zhèn)人大主任、臨時黨支部書記、上白莊集中安置點點長王國長正在寫當天的工作日志:1.安排向導入戶鑒定因震受損房屋;2.安排馬雪原完成“因災返貧”調查表、入戶表;3.整理完善值班表安排;4.整理板房住戶安全承諾書……
“咚咚咚……”敲門聲剛落,一名群眾就急著推門而入:“點長,我?guī)づ窭锏臒熗矞囟冗^高,擔心引燃,這可咋辦呀?”
“別急、別急,我馬上去看看。”王國長馬上放下手中的筆,迅速前去查看,在村“兩委”協(xié)助下妥善處置了“險情”。
返回指揮部剛喝了一口水,想到一會兒消防部門的人要來對群眾進行消防安全培訓,通信部門的人要來給每間板房安裝寬帶,王國長又趕緊出門往黨群服務中心走去。
途中,不時有群眾前來反映問題、提出請求,王國長總是耐心聽完,然后迅速辦理,短短30米的路走了10多分鐘。
“嗚嗚嗚……”隨著一陣警報響起,安置點內的群眾迅速從板房里跑出,集中在一起聆聽消防人員講解防火、防震、防煤煙等知識,跟著學習滅火器使用常識。
“剛才消防員示范過,你來操作一下看看學會了沒有。”王國長指著人群中的韓乙布拉說。
消防培訓剛結束,王國長又安排村“青年志愿者團隊”工作人員,為等候在一邊的寬帶安裝人員提供協(xié)助,和水利局副局長、地震應急黨員突擊隊負責人李加太檢查飲用水管防凍情況。
“俯下身子為群眾排憂解難,黨員干部才能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翻開王國長抗災日志,扉頁上記著這樣一句樸實又打動人心的話。
“王點長的電話24小時在線,他的會議室在活動板房、在群眾家里、在砂石廣場。”村醫(yī)馬秀蘭說,這個安置點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離不開他,他就像“家長”,悉心張羅著“家務事”,用實際行動守護萬家燈火。
“基層的工作其實很好做,你只要認真傾聽群眾的訴求和關切,用心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提升服務廣度,拓寬為民深度,就能贏得民心。”王國長說,地震發(fā)生以來,白莊鎮(zhèn)黨委班子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的實際行動,上級為下級作示范,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已蔚然成風。
趙志清:心中裝著群眾,肩上扛著責任
地震發(fā)生以來,化隆回族自治縣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紛紛聞“震”而動,挺膺擔當,在搶險救災、隱患排查、轉移安置、物資調配、應急值守、政策宣講等工作中發(fā)揮“頭雁作用”,爭當群眾主心骨和貼心人,在這群人中就有黨員趙志清。
“我有安置群眾的工作經驗,我學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專業(yè),我申請去救災一線”。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后,化隆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趙志清主動請纓“參戰(zhàn)”。
“趙志清同志擔任縣級總點長,即刻趕往災區(qū)現場。”2023年12月24日清晨,接到縣抗震救災指揮部通知后,趙志清迅速趕往塔加藏族鄉(xiāng)白加吉安置點,擔負安置點活動板房板材搭建重任。
在隨后的日子里,他跟施工隊一起布置線路,安裝隔板、門窗、后板,仔細檢查戶門垂直度及開合、開關插座、吊頂燈固定等。休息間隙,趙志清又跑到安置點臨時廚房,為群眾分發(fā)飯菜。
“趙點長,我們這里發(fā)放物資的人手還不夠。”“馬上來!”“趙點長,還有幾個受災村沒領到取暖大煤。”“馬上辦!”……從早到晚,趙志清的電話響個不停,一件件事務得以解決。
夜深了,安置帳篷中亮起溫暖的光,剛剛躺下的趙志清,卻怎么也睡不踏實,他坐起身拿出紙筆,把想到的問題記下來,以便第二天及時安排落實。
“大災大難面前,考驗的是黨員的黨性,檢驗的是為民初心。”趙志清鏗鏘有力地說,作為黨員干部,就要心中裝著群眾,扛起肩上的責任。
朝陽升,活動板房頂上鮮艷的黨旗迎風飄揚。
馬顯武:不管多困難,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責任
1月6日23時,寒夜已深,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官亭糧站集中安置點上的500多名群眾已進入夢鄉(xiāng),但安置點點長、民和縣就業(yè)服務局副局長馬顯武卻睡不著。
為了更好地保護安置點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每晚22時左右,他都和點上的警務室人員、消防人員準時去巡查板房內大功率電器、電動車充電和火爐等安全使用情況。今天晚上巡查的時候,有幾個群眾反映,安裝在板房里的一氧化碳煙霧報警器不起作用。
經仔細檢查,安置點上共有15戶的煙霧報警器有故障,大家都是靠生爐子取暖,板房的密閉性太好,晚上都睡著了,很容易發(fā)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馬顯武想著這事兒明天得趕緊解決。
7日一大早,馬顯武就打通了煙霧報警器廠家電話,溝通技術人員來檢修。15時,當記者來到安置點上時,看到檢修技術人員正在對煙霧報警器容易出現問題的報警點設置、傳感器和電路等進行檢修,馬顯武則帶著人再仔細排查一遍其他板房報警器。
安置點人數多、管理難,每天有很多瑣碎的問題需要處理,但馬顯武格外細心和耐心。“群眾找到我就是需要我,他們的事情看起來很小,卻是真正的‘急難愁盼’,不管多繁瑣多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就是我現在最大的責任。”馬顯武說。
在安置點板房后側,有一間不起眼的小屋子,但看著很安全牢固,不少人拿著臉盆和水壺向小房子走去。馬顯武介紹,那是今天剛搭建起來的洗浴間。
“好多群眾住在板房里,洗澡不方便,我就想建一個洗浴間。我向單位反映后,單位很支持我,幫助籌措了4000多元的資金,用來建一個洗浴間。今天已經建好了,通了電,還分了男女兩個小隔間,下午大家就開始使用了。”馬顯武說。
安置點上安置的多是在官亭鎮(zhèn)開商鋪的商戶,有很多人使用電動車拉車送貨,但在板房充電不安全,馬顯武協(xié)調電力部門,在安置點停車場左右兩側設置電動車充電處,方便群眾安全充電。
“奮進巷”“同心巷”“團結巷”“友誼巷”“和諧巷”,馬顯武給安置點上的每個板房巷道起了名字,除了為方便管理之外,他也想用這樣的名字鼓勵大家要團結協(xié)作,鼓勵大家振奮信心重建家園。
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積極引導互幫互助,鼓勵樹立災后重建信心,幫助群眾有序恢復生產生活,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抗震救災的實際行動,馬顯武服務在一線、調查走訪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