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明山老人和老伴在門口揮手告別。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做頓家常飯,出門理個發(fā),飯后閑余下下象棋、喝杯茶,小朋友拿著汪汪隊的玩具玩?zhèn)不停……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點滴,在過去的十天里,是經(jīng)歷過地震的受災(zāi)群眾想都不敢想的事。
而這些,正是12月28日中午記者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喇家村1號安置點看到的場景。
走在安置點,一排排煙囪里冒出的是新生活的希望。在自家板房外,老人坐在小板凳上悠閑地曬太陽,不時招呼記者進屋喝茶。
“走,接水走!”
“我剛接過來。”
拎著空桶的呂榮喜還沒走幾步,就看到幾個村民也在排隊,排隊空檔難掩喜悅心情:“這兩天村里天天有好消息,自來水接通了,有免費的網(wǎng)絡(luò),還有了衛(wèi)生間。這不,我接點水打算趁天氣好,抓緊洗幾件衣服。”
提著滿滿一桶水,呂榮喜大步流星走進家門。在經(jīng)過鄰居張八月花家時,做飯的香味撲面而來。
“今天中午準(zhǔn)備吃啥?”
“隨便炒點菜,吃饃饃。”
一陣快速翻炒后,香噴噴的包心菜裝盤了。
而在杜香青家,小女兒已經(jīng)等待在燉鍋旁,期待著鍋里咕嚕咕嚕燉煮的羊肉出鍋。杜香青說:“這些天政府給我們發(fā)了蔬菜和羊肉,所以今天我們喝湯吃肉。”
“老李這手藝,沒得說!”剛剛剪完頭發(fā)的李永杰給李明昌豎起大拇指。
李明昌也是喇家村一社的村民,過去三十多年一直在官亭街道開理發(fā)館,看到這兩天大家在安置點恢復(fù)了正常生活,李明昌覺得都在一個大家庭,干脆盡些微薄之力,來給大家免費理發(fā)。
于是,李明昌從自家活動板房抬出一把椅子,旁邊一個低矮的小木桌上放著剪頭發(fā)的工具,開始在門口給大家理發(fā)。
“好長時間沒理發(fā),今天這么一剪,心情都好了。”李永杰摸著后腦勺,抻了抻背。
不一會兒,理完發(fā)的幾個村民不知道從哪里拿出一副象棋,車馬相炮,樂在其中。旁邊幾個小朋友拿著畫筆和汪汪隊玩具,玩得不亦樂乎。
今天,村兩委還有一項重要任務(wù),精準(zhǔn)數(shù)據(jù),登記造冊。“阿娘,你們板房里住幾個人?戶口簿拿出來,我給你們記上。”工作人員蹲在地上認真記錄。
“現(xiàn)在把工作做精細,就是為后續(xù)工作打基礎(chǔ)。”喇家村村委會主任喇先鋒說:“安置點條件慢慢好了,群眾在板房里生火做飯,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準(zhǔn)備離開時,76歲的喇明山老人和老伴熱情地在門口招手,老人說過的話深深地印刻在我腦海中:“我們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