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黨旗飄揚】
疾馳在“生命轉運線”上的“擺渡人”
——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臨時黨支部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郭靚
發(fā)布時間:2023-11-12 07:33:02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這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團隊: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聞令而動的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驟然打響。一行10人組成的青海省紅十字會救護轉運隊星夜集結,奔赴湖北武漢,協(xié)助當?shù)剡M行新冠肺炎危重癥、重癥患者轉運工作。

  這是一支能打勝仗的團隊:馳援武漢連續(xù)奮戰(zhàn)40余天,累計轉運新冠肺炎患者2417人,其中轉運危重癥、重癥患者占全部轉運患者的80%以上,被稱之為擺渡生命的“生死時速”。

  “2020年2月7日,元宵佳節(jié)的前一天,接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派遣通知后,我們迅速行動,3小時集結完畢,6小時整裝待發(fā)。”青海省紅十字會備災救災和應急救護中心主任、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隊長王海濤說,來自青海省紅十字搜救隊、青海省中醫(yī)院、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yī)院、青海紅十字醫(yī)院等醫(yī)療機構的5名醫(yī)生和5名駕駛員組成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他們中年齡最大的50歲,最小的22歲,同時具備呼吸科、重癥醫(yī)學科臨床經驗和急救車駕駛技能。當晚,這支隊伍千里馳騁奔赴武漢。

  到達武漢,救護轉運隊除了迅速展開專業(yè)有序的培訓外,還火線成立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臨時黨支部,由王海濤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省心腦血管病?漆t(yī)院主治醫(yī)師郗匯聰和趙振峰兩名入黨積極分子火線入黨。在第一時間召開的支部黨員大會上,救護轉運隊完成分工和簡單準備后,迅即投入緊張的轉運工作中,此時,大家都已忘記這一天正是元宵佳節(jié)。

  救護轉運隊進駐的同濟醫(yī)院中法新城院區(qū),是武漢市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yī)院。全院共1050張病床,全都是危重癥、重癥患者。隊員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將一名病情惡化的患者轉運至重癥監(jiān)護室搶救。

  “看似簡單的院內轉運,沒有救護車還真不行。”王海濤介紹,兩個病區(qū)分別在醫(yī)院的C棟東側與B棟西側,步行距離不超過500米,但由于患者血氧飽和嚴重不足,如果用手推車轉運,稍有顛簸就會造成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需要救護車以及隨車醫(yī)生隨時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并將其安全送達。這500米,王海濤開了足足5分鐘。

  “救護車內的方寸空間,是擺渡生命的‘方舟’,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正是從這一刻起,王海濤與隊員們當先鋒、挑重擔,滿負荷、連軸轉,盡顯“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但在當時的情景下,光用救護車拉患者還不行,他們還得抬患者。“本來按照規(guī)定,我們只需在救護車上等候,醫(yī)護人員會把患者抬下來,我們拉走即可?舍t(yī)護人員都太忙了,而且她們大多是女同志,比我們更累。”青海紅十字醫(yī)院疼痛管理中心行政總監(jiān)王學軍和隊友每天推著沉重的擔架,輾轉于隔離間、救護車和重癥監(jiān)護室。有些車載擔架推起來特別沉,再加上危重癥、重癥患者必不可少的呼吸機、監(jiān)護儀等,連續(xù)幾趟下來,他們經常累得氣喘吁吁,防護服被汗水浸濕更是常態(tài)。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隊員們三班倒,雖說一個班6個小時,但加上前后的準備和收尾工作,一個班就得8小時,在武漢的40多天里,他們兩只腳忙成了“陀螺”,很多時候累得就地秒睡。

  即便這樣,每天出車回來,隊員們還是會迫不及待地聚在一起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聊聊當天遇到的情況、探討學習新的規(guī)范和方法、擰成一股繩互相加油打氣……王海濤說:“盡管戰(zhàn)斗艱苦,但大家仍保持著積極的態(tài)度和頑強的作風,每個人都斗志昂揚。一個人,一顆心,我們十個人,一顆心。臨時黨支部就是一個戰(zhàn)疫堡壘,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戰(zhàn)疫一線。”

  “我是隊長,又是老黨員,我先上。”“我比你們年齡都大,也是老黨員,讓我去。”……由于患者數(shù)量多,轉運工作任務重,時常需要在深夜繼續(xù)執(zhí)行轉運任務,為了讓隊員們好好休整,王海濤和王學軍這兩位老大哥時常半夜爬起來搶著承擔轉運任務。

  其他隊員也都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和特長,積極投入到每一次轉運任務中,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24小時堅守“生命轉運線”。在困難面前“我能堅持”,是隊員們說得最多的話;在患者面前“把手給我”,是隊員們義無反顧做得最多的事。1個,2個,3個,100個,1000個……一個個轉運記錄被刷新,一次次挑戰(zhàn)被攻克,隊員們“擺渡”于風險之間,用速度傳遞溫暖,用行動彰顯擔當。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臨時黨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任務完成,使命結束。這段炙熱難忘的經歷,值得我們一輩子珍藏。今后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諾言,用真心傳播‘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王海濤說。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省委議消會議召開 陳剛吳曉軍講話
青海探索構建一體化數(shù)字技術工程師培養(yǎng)體系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助力瑪多藏羊走出高原
致全省廣大新聞工作者的慰問信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青海西寧: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活動啟動
青海共和:創(chuàng)新便民舉措 解決居住證辦證難題
24H熱點
吳曉軍:為現(xiàn)代化新青海建設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青海碳賬戶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fā)展
青,敔枔跛娬臼着_機組轉子順利吊裝完成
林草高新技術進青海工作推進會暨院士專家座談會召開
省市場監(jiān)管局:虛假認證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
青海省廣電局榮獲“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青海200余種“高原臻品”農畜產品亮相齊魯大地
青海40座隧道提質升級工程交工驗收
青海:教育部門多舉措助力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
青藏鐵路西格段復興號動車首次推出計次票
熱點圖片
靈芝朵朵開 撐起“致富傘”
靈芝朵朵開 撐起“致...
初冬的貴德黃河美不勝收
初冬的貴德黃河美不勝收
【援青干部人才風采錄】“掛真切,上海曼巴!”——記果洛州瑪沁縣人民醫(yī)院院長朱鑫璞
【援青干部人才風采...
【經濟聚焦】電商產業(yè)讓消費市場迸發(fā)生機
【經濟聚焦】電商產...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看謇镉袀穿警服的黨支部副書記——“鄉(xiāng)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36)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辦實事 解民憂】篇篇“議事日記” 件件為民解憂
【學思想 強黨性 重...
樂化項目G6京藏高速路改橋工程通過驗收
樂化項目G6京藏高速...
西寧市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51.3公頃 濕地面積從241.41公頃增長到329公頃
西寧市新增公園綠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黨旗飄揚】
疾馳在“生命轉運線”上的“擺渡人”
——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臨時黨支部

青海日報
2023-11-12 07:3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黨旗飄揚】
疾馳在“生命轉運線”上的“擺渡人”
——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臨時黨支部

青海日報
2023-11-12 07:3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黨旗飄揚】
疾馳在“生命轉運線”上的“擺渡人”
——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臨時黨支部

  • 2023-11-12 07:33:02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這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團隊: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聞令而動的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驟然打響。一行10人組成的青海省紅十字會救護轉運隊星夜集結,奔赴湖北武漢,協(xié)助當?shù)剡M行新冠肺炎危重癥、重癥患者轉運工作。

  這是一支能打勝仗的團隊:馳援武漢連續(xù)奮戰(zhàn)40余天,累計轉運新冠肺炎患者2417人,其中轉運危重癥、重癥患者占全部轉運患者的80%以上,被稱之為擺渡生命的“生死時速”。

  “2020年2月7日,元宵佳節(jié)的前一天,接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派遣通知后,我們迅速行動,3小時集結完畢,6小時整裝待發(fā)。”青海省紅十字會備災救災和應急救護中心主任、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隊長王海濤說,來自青海省紅十字搜救隊、青海省中醫(yī)院、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漆t(yī)院、青海紅十字醫(yī)院等醫(yī)療機構的5名醫(yī)生和5名駕駛員組成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他們中年齡最大的50歲,最小的22歲,同時具備呼吸科、重癥醫(yī)學科臨床經驗和急救車駕駛技能。當晚,這支隊伍千里馳騁奔赴武漢。

  到達武漢,救護轉運隊除了迅速展開專業(yè)有序的培訓外,還火線成立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臨時黨支部,由王海濤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郗匯聰和趙振峰兩名入黨積極分子火線入黨。在第一時間召開的支部黨員大會上,救護轉運隊完成分工和簡單準備后,迅即投入緊張的轉運工作中,此時,大家都已忘記這一天正是元宵佳節(jié)。

  救護轉運隊進駐的同濟醫(yī)院中法新城院區(qū),是武漢市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yī)院。全院共1050張病床,全都是危重癥、重癥患者。隊員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將一名病情惡化的患者轉運至重癥監(jiān)護室搶救。

  “看似簡單的院內轉運,沒有救護車還真不行。”王海濤介紹,兩個病區(qū)分別在醫(yī)院的C棟東側與B棟西側,步行距離不超過500米,但由于患者血氧飽和嚴重不足,如果用手推車轉運,稍有顛簸就會造成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需要救護車以及隨車醫(yī)生隨時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并將其安全送達。這500米,王海濤開了足足5分鐘。

  “救護車內的方寸空間,是擺渡生命的‘方舟’,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正是從這一刻起,王海濤與隊員們當先鋒、挑重擔,滿負荷、連軸轉,盡顯“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但在當時的情景下,光用救護車拉患者還不行,他們還得抬患者。“本來按照規(guī)定,我們只需在救護車上等候,醫(yī)護人員會把患者抬下來,我們拉走即可。可醫(yī)護人員都太忙了,而且她們大多是女同志,比我們更累。”青海紅十字醫(yī)院疼痛管理中心行政總監(jiān)王學軍和隊友每天推著沉重的擔架,輾轉于隔離間、救護車和重癥監(jiān)護室。有些車載擔架推起來特別沉,再加上危重癥、重癥患者必不可少的呼吸機、監(jiān)護儀等,連續(xù)幾趟下來,他們經常累得氣喘吁吁,防護服被汗水浸濕更是常態(tài)。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隊員們三班倒,雖說一個班6個小時,但加上前后的準備和收尾工作,一個班就得8小時,在武漢的40多天里,他們兩只腳忙成了“陀螺”,很多時候累得就地秒睡。

  即便這樣,每天出車回來,隊員們還是會迫不及待地聚在一起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聊聊當天遇到的情況、探討學習新的規(guī)范和方法、擰成一股繩互相加油打氣……王海濤說:“盡管戰(zhàn)斗艱苦,但大家仍保持著積極的態(tài)度和頑強的作風,每個人都斗志昂揚。一個人,一顆心,我們十個人,一顆心。臨時黨支部就是一個戰(zhàn)疫堡壘,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戰(zhàn)疫一線。”

  “我是隊長,又是老黨員,我先上。”“我比你們年齡都大,也是老黨員,讓我去。”……由于患者數(shù)量多,轉運工作任務重,時常需要在深夜繼續(xù)執(zhí)行轉運任務,為了讓隊員們好好休整,王海濤和王學軍這兩位老大哥時常半夜爬起來搶著承擔轉運任務。

  其他隊員也都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和特長,積極投入到每一次轉運任務中,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24小時堅守“生命轉運線”。在困難面前“我能堅持”,是隊員們說得最多的話;在患者面前“把手給我”,是隊員們義無反顧做得最多的事。1個,2個,3個,100個,1000個……一個個轉運記錄被刷新,一次次挑戰(zhàn)被攻克,隊員們“擺渡”于風險之間,用速度傳遞溫暖,用行動彰顯擔當。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青海省紅十字會赴武漢救護轉運隊臨時黨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任務完成,使命結束。這段炙熱難忘的經歷,值得我們一輩子珍藏。今后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諾言,用真心傳播‘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王海濤說。

作者 郭靚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