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非遺文化里的年味到底有多濃?2月22日(正月十三),湟中區(qū)攔隆口鎮(zhèn)千戶營村里熱鬧極了,上萬名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這里觀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非遺表演。
千戶營村從村頭到村尾,人頭攢動,鑼鼓震天,熱鬧非凡!高臺上演社火,一架高臺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場景就是一臺戲。十九架高臺演繹了十九個有美好寓意的故事。
“空中雜技”的前世今生
“村里的孩子每年都會爭著搶著上高臺,我們這輩人也是這樣過來的,有的孩子因為沒被選上,還會偷偷哭鼻子呢。”高臺藝人馬啟明向記者講述道。
千戶營高臺藝術(shù)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jù)村里老人介紹,千戶營村民的祖先于明代洪武年間從南京遷移而來,隨著遷移而來的民眾,也帶來了一臺“魁星”高臺和制作高臺的手藝。千戶營高臺社火融合了古代雜技和戲曲的表演成分,有著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極高的觀賞價值。
千戶營高臺講究綁單不綁雙。如今,千戶營的高臺已經(jīng)從最初的三臺增加到了現(xiàn)在的十九臺。近年來,千戶營高臺多次參加全國大型展演活動并獲獎。2006年,高臺作品《三江源》參加在廣東番禺舉辦的全國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參賽活動,同時取得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和“中國首屆民間飄色(抬擱)藝術(shù)展演入圍獎”兩個獎項。2007年,在青海省西寧市文化藝術(shù)節(jié)活動中,千戶營高臺《楊家將》深得廣大觀眾的好評。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上千戶營高臺《高原白雪舟》《民族大團結(jié)》博得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高奇懸妙成為獨特的文化名片
“你看那個小孩是不是快掉下來了?”“這樣演出會不會有危險。磕敲醇毜臈U子能不能支撐六個小孩在上面呀?”“小孩被綁在高臺上,有風的情況會不會出狀況?”在高臺表演的過程中,人群中不時發(fā)出類似的疑問。高臺藝人馬啟明說:“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千戶營高臺就是以‘高、懸、妙、奇'著稱于世。”
高臺底部是木制臺板,臺板中央是一根高3米左右的鐵桿。鐵桿上面有踏板,踏板上是八九歲的兒童演員,演員數(shù)量一般是對稱的,起到左右平衡作用,高臺由四個壯漢抬著行走,另有兩人手執(zhí)“木拐”左右兩邊扶著架子上的演員,F(xiàn)在一般不用人抬了,而是為高臺裝上輪子,和以前比方便且安全。
從事高臺制作的老藝人在外部造型上技高一籌,制作的假山以假亂真,各種雕塑造型生動形象,十分逼真。張成貴、汪龍是年輕一代的高臺藝人,新一代藝人也在探索如何將更好的技術(shù)應用到高臺藝術(shù)中去。今年,高臺藝人們獨具匠心,專門打造的高臺名為《大美青海》,里面有很多獨屬于青海的元素。
一村老少精誠合作演出“年度大戲”
在表演現(xiàn)場,小演員們身著傳統(tǒng)服裝,裝扮獨特,在喧天的鑼鼓聲中揮舞著水袖,表演著《仁貴救主》《楊家將》《封神榜》《喜結(jié)良緣》等劇目,現(xiàn)場氣氛喜慶祥和、熱鬧非凡,圍觀者紛紛鼓掌喝彩。而在高臺之下,從高臺的制作到最終的表演,全村上下,老老少少通力合作,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力求將這場年度大戲唱好。
據(jù)了解,高臺社火是一門靠造型技藝獲勝的藝術(shù),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gòu)思,演員扮演歷史人物和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形成一個故事組合,帶給人們別樣的藝術(shù)體驗,所以被稱為民間藝術(shù)的“活化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村里的高臺藝人們在繼承前輩藝人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chǔ)上也融入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技術(shù)。